
天津的光伏用地政策限制在2016-17年讓當地地面電站開發陷入僵局,多座光伏電站收到了來自天津國土部門的嚴重處罰,“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自行拆除所建的光伏發電項目”。年底出臺的1741號文讓很多人松了一口氣,文件明確指出,“對光伏復合項目,光伏方陣架設在一般耕地或其他農用地上的,光伏組件最低沿應高于地面2.5米,應高于最低水位0.6米;樁基間列間距大于4米,行間距應大于6.5米”。在上述條件下,一般耕地或其他農用地上建設光伏項目的限制得到了松綁。
但問題又來了,這些要求如何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這些被行政處罰的項目大都被要求“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先回顧下2016-17年天津幾個光伏電站收到的處罰單吧:


2018年2月2日,據了解,天津市發改委、國土房管局等部門就光伏產業用地、建設標準等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就部分問題達成了部分共識,包括“1741號文中關于光伏樁基及組件排布等要求不適用于1741號文印發前建成的光伏項目。”該會議還要求各區縣國土部門與相關企業做好銜接,按照會議要求妥善處理遺留問題,按照“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引導企業科學合理投資,積極妥善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但事實并非如討論所達成的共識那樣,數天后某光伏企業向項目所在地國土局相關領導問詢,得到的回復是此前下發的違法處罰將依法依規交由法院強制執行。另外,天津各市區目前依舊不給新光伏項目出臺任何相關文件。目前,在天津投產的地面光伏電站目前主要土地性質是坑塘水面,另外部分地面光伏項目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通過為光伏場區農業設施用地備案的方式來實施。但是,也有業內人士強調,“雖然獲得農業設施用地備案,但建設光伏電站依然被視作違法用地。”
在天津光伏項目被“冷凍兩年”后,目前大量光伏企業都憋足了勁,準備在天津“大干一場”。但在相關專家特別提醒,“天津對于新能源的發展還是比較保守,在光伏項目快要取消補貼了,天津還是處女地,畢竟有其原因,天津在創造良好的商業投資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