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

核心提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發表署名文章《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文章提到,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強化重點行業特大型項目節能審查管理,持續支持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
 
以下為原文: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鄭柵潔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這一科學論斷已成為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原則,也是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必須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豐富內涵,全面認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一、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豐富內涵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原創性觀點和標識性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和生產力理論的豐富發展,是對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的繼承發展,是對西方傳統發展范式的超越革新,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深刻揭示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辯證統一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永恒課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揭示了發展和保護決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認識的升華。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而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生態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產生,也必然在發展中解決。必須把經濟活動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科學闡述了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生態本身就是價值”“生態本身就是經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科學內涵。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的重要支撐,生態環境投入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必須促進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協同適應,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
 
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繼承創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傳承弘揚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再到“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所經歷的三個階段,正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人與自然關系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實現了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
 
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我國構建了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減排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制定各行業各領域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9.8%,可再生能源裝機近20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對外承諾的風電和光伏裝機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超過26%,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相當于節能14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近30億噸。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實現全球最快的新能源汽車普及。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在中國技術和產業推動下,過去十年,全球光伏、風電項目成本分別下降超過80%和60%。
 
生態系統質量穩步提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建設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動天然林保護和國土綠化,加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我國森林覆蓋率超25%,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完成防沙治沙2.78億畝、種草改良6億畝,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自然保護地和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分別占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和30%以上。建成首批國家公園、首個國家植物園和種子庫,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污染防治攻堅成效顯著。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56%,歷史性達到29.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減少92%,我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到90.4%,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農村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梁八柱”不斷完善,真正實現“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排污許可制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制度。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制定修訂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和行政法規,出臺500多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政策文件,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日益凸顯。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積極引領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潮流。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作出碳達峰碳中和莊嚴承諾。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發布《昆明宣言》,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篇章。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肯定,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三、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鏈條,抓住生產、流通、消費等關鍵環節,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完善城市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體系,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辦法及指標體系,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政策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強化重點行業特大型項目節能審查管理,持續支持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構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生態系統經濟價值和服務價值評價,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生態產業。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水平,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強化塑料污染和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扎實開展磷石膏綜合治理行動。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深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抓好黃河“幾字彎”等重點地區生態治理,協調推進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和流域經濟發展。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大力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主動承擔與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國際義務,堅決維護我國發展權益。積極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南南合作,共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宣傳闡釋,讓生態文明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走向世界。(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理事會理事長)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